品读文章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实时讯息

一封女婿寄给天堂岳父的信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31 19:12:00    

极目新闻记者 陆缘

实习生 孟阿敏

“您最心爱的孙女前年出嫁,买上奔驰,奔跑在幸福甜蜜的小康路上;您最关爱的外孙成为一名教师,买车购房,即将步入婚姻殿堂;您最放心不下的女儿已退休,照顾母亲和孩子,忙得不亦乐乎......”

“遥见此景,定当欣慰。”3月30日,一场春雨过后,汉江畔的柳树梢头又发了一茬绿芽,杨林利携全家老小,来到岳父墓前,轻轻展开一封手写信,向长眠于此的岳父诉说家中近况。

纸短情长,见字如面,四百余字句中勾勒出一位退伍军人、老党员、慈父的一生。

杨林利与岳父(左二)岳母合影(采访者供图)

勤劳致富:白手起家带家人走出困境

杨林利的岳父肖运权出生于1946年,是一名退伍军人。

退伍后,他回到武汉蔡甸农村老家,成为当地农机服务站的一名职工,后因农机站效益不好,就在乡下承包了一个连年亏损的店面,卖拖拉机的零部件、轮胎、轴承等。

在他的经营下,店铺很快扭亏为盈。女儿肖英回忆,父亲开店之后,几乎24小时都在店里工作。“不管春夏秋冬,都是天一亮就开门营业。晚上也会在店里值夜。”她记得,春节期间,其他农机店都关门了,只有父亲的店在营业。

“那时候农机店很少,而且下班时间都关门了,我们家就这样赢在了时间差上。”在父亲的努力下,家里条件越来越好,从农村搬到了城里。

由于在城里盖新房,欠下了一些外债,一家人日子过得还比较拮据,但父亲没有缺席过对孩子的关爱和教育。在肖英升高中时,父亲坚决支持她继续求学,“每个孩子都是一样的,只要你们想读,每个人都可以读。”肖英始终没有忘记父亲当时说的话。

再后来,在父亲的带领下,肖英兄妹三人陆续成人,“直到我们都成家立业了,才慢慢放手。”她说,是父母不辞辛劳地工作,把他们一个个托举起来了。

关爱子女:拿手好菜藕夹成思念纽带

“生前,您做房子、守店子,白手起家,硬是在蔡甸城关扎下了根。一手好菜,抚育儿女茁壮成长。”汉江畔,杨林利在岳父肖运权墓前,读到此处时,感慨万千。

曾在部队当过炊事员的肖运权热爱生活,喜欢给孩子们做饭。“小时候家里生活条件艰苦,每当想吃好吃的的时候,就去外公家。”外孙杨睿特别喜欢外公做的菜。

在杨林利的记忆里,岳父总是做得一桌拿手好菜。那道工序繁杂的藕夹,如今也成了一家人思念岳父的纽带。

岳父对儿女的关怀远不止于烟火灶台。

2002年,杨林利夫妇买下新房,当时经济条件较差,加上小孩经常生病住院,夫妇二人为此奔波,房子一直没来得及装修。

他记得特别清楚,小年那天,肖英还在医院陪小孩,他一个人回到家里,冷冷清清的。岳父就跑到杨林利家,带他到卖家具的地方选沙发、茶几,还让师傅送到家里。那天晚上,肖英和孩子回到家中时,看到置办好的家具十分惊喜,病愈的孩子在沙发上活蹦乱跳,那一幕成了全家人心中最温暖的年味。

“他教会我们如何自立,却又总在关键时刻默默扛起重担。”杨林利感慨。直到现在,坐到沙发上,杨林利依然会想起岳父、感念亲情。

抗争病魔:坚持生活自理不添麻烦

岳父的晚年,是与病魔鏖战的十年。心脏手术、主动脉夹层、阿尔兹海默症接踵而至,不知道来来回回跑了医院多少次。

“他每天都按时吃药,把药盒排得整整齐齐,几点钟吃什么药都会规划好,从不给孩子们添麻烦。”杨林利回忆,即便记忆衰退,岳父仍坚持生活自理,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在与病魔抗争中,他的岳父仍牵挂着后代的成长。外孙杨睿在海南读大学时,外公总担心他过得不好、不习惯那边的生活......

“我在海南过得很好,你们两老要好好照顾自己,吃好喝好,外公要注意身体,不要只在逢年过节才多添置几个好菜......”2018年,刚上大一的杨睿给外公写了一封信,告知自己在学校的近况,也鼓励外公与病魔顽强斗争。

在杨睿记忆中,外公也总是很含蓄地表达爱。他记得自己小时候身体不好,夏天天气炎热,“外公家里的旧风扇只有两档,风力比较大,容易把我吹生病。”后面,外公默默地关闭了风扇,特别热的时候就拿手摇扇去扇,“为我牺牲很多”。

2020年底,74岁的肖运权离开人世,临走前,杨睿因为要参加一场重要考试,家里没有告知他,成了他的一个遗憾。后来回到家,他大哭了一场。

“随着我们工作稳定、结婚,希望外公在天堂能够感受到我们已成为家里的顶梁柱,有自己的一份担当,我现在是一名教师,在尽自己所能为社会做贡献。”转眼四年有余,孙子、孙女皆已成婚,杨睿的婚期也将至。

“我们一家人商量着,把孩子的婚期从十月提前到了五月,就是为了让在世的岳母能早一点看到,也是为了圆岳父的一个心愿。”杨林利说道。

外孙杨睿大学时给外公的信

家风传承:后代相互扶持,延续担当精神

岳父的一生没有留下什么豪言壮语,但他烧的藕夹、买的沙发、紧攥的药盒,连同那些往来的信件,早已成为儿孙心中最厚重的“家书”。

“您最疼爱的孙子前年结婚,在武汉中心城区购房,从此共绘蓝图......肖英三兄妹和睦相处,共建幸福家园。我也调整了工作岗位,正努力实现自我价值。”

“遥寄此信,以表哀思。”3月30日,江水绵绵,杨林利陪同晚辈到岳父坟前,把写的信读给他听,告知新时代家庭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让他别再担心。

笔墨之外,岳父留下的担当和乐观向上的精神在子孙后代中传承。

杨林利的岳母中风卧床六年以来,大哥毅然辞去工作,每日精心烹煮三餐,二哥工作得空便赶来替班,他的爱人肖英下班后便接力照料,为岳母换洗料理。兄妹三人相互扶持,默契延续着父亲留下的“担当”。

“父母不辞辛劳地工作,把我们一个个托举起来了,我们兄妹三个人的生活越来越好,我们也想像父母一样,托举下一代,让他们有更好的未来。”肖英对记者说道。

“遥见此景,定当欣慰;子孙贤孝,更当佑之。”江风徐徐,纸灰飞扬,杨林利轻声说:“爸,您看,咱们家都好好的。”墓碑不语,唯有春风掠过信纸发出的沙沙声响,仿佛一声绵长的应答。

此刻,三代人的身影好似在墓碑前重叠,仿佛诉说着一个家族绵延不息的爱与坚韧。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