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文章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实时讯息

又见志龙又说酒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4 15:32:00    

文丨谭谈

志龙是一位仁者,也是一位营销酒的高手,他是四川多种名酒在湖南的总代理。每次他接手一种名酒营销,打开场锣鼓的时候,都会邀些人去为他鼓掌喝彩。这些人里,就有我。一来二去,我这个不喝酒的人,和这位营销酒的高人,成了好友。这条友谊之道,经风历雨,走了二十多年。

近日,他又来了一个“大手笔”——在茅台酒厂的授权下,选址长沙浏阳河边,建起了一座特别的建筑——茅台品藏馆。这种品藏馆茅台酒厂共策划在全国建立56座——意为中华56个民族,每个民族一座。志龙的这一座编号为49。建这种品藏馆,要经过有关部门严格的考核。厂方派技术人员对馆中的每一种、每一瓶酒,都要进行了过细的检测。

这天下午,我们一走进这个气派的品藏馆,高端、大气,令人吃惊。其气势之大,藏品之多、品种之全、布置之美,真让人大开眼界!

各种年代生产的,各种包装形态的,白瓶、黑瓶、黄瓶,一斤、三斤、五斤、半斤装的……几乎全有。其中有一瓶酒,包装古朴,经历七十多年世间风雨了。他是志龙的合作伙伴黎志伟珍藏的。这次,他把这瓶酒连同这瓶酒的故事一并陈列到品藏馆里了。那是二十多年前,他刚入营销酒这一行时,他的引路人送给他的。送酒时,这引路人对黎说,这是我刚参加工作时,我的父亲送给我的。如今,我老了,把这瓶酒送你,助你入行。小伙子,好好干!这是一瓶五十年代出产的酒。现在,它摆在这里,成了这个品藏馆的镇馆之宝!

我们十来个人,在品藏馆的一间小会客室围桌而坐。这个“文化茅台,香飘世界”的座谈会,就开场了。一位四川来的酿酒大师赖先生对中国白酒的历史进行了精辟论述,让人开了眼界。

我虽然不饮酒,但却造访过许多名酒厂,曾两次参加中国作家协会组织的到茅台酒厂采风。听到了有关茅台酒与红军长征等的红色故事,回来写过散文《英雄河畔美酒香》。还到过习酒厂采访。当时,习酒厂与茅台酒厂是一个集团。采访中,我应厂里之邀,用宣纸为厂里题过一句话:天地造化赤水美,巧手神工习酒香。多年以后,我们文联一批书画艺术家,在党组书记夏义生率领下,到银川与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同行进行交流。活动结束的时候,书画家想购瓶好酒聚餐。便来到了茅台酒、习酒的代理店。老板听说是湖南来的书画家,于是说,这顿酒饭我请大家。你们为我写一幅字吧。写什么字呢?省文联副主席、省美协主席旷小津,省文联办公室主任谢群问。老板就指指挂在墙上的一幅字,就写这个内容。这不是真迹,是厂方发给我们的复制品。他们抬头一看,笑了,这是我们老主席写的。我们回去对老主席说,请他为你另写一幅。“那好啊!请你一定代我转达,我邀请谭主席到宁夏来玩玩,我全程接待。”我没有去,但谢群回来后,我按原内容写了这幅字交谢群寄他。后来,他寄来了一箱茅台酒答谢……在座谈会上聊起酒来,我不禁想起了这件趣事。

在那次采风中,我还听厂里的同志说过一个“茅台”离不开“茅台”的故事。因为茅台酒厂坐落的茅台镇,是窝在一个狭长的山谷里。厂子想发展,想扩建,没有地方。遵义市曾经在遵义市区划了一片地,助力他们建新厂。新厂建好后,厂里选派技术人员过去,用一样的原料,一样的工艺,酿出来的酒,却总是差一些味,达不到老厂酿出的酒的标准。后来,他们甚至从老厂取水过去,也不行。这一番折腾,使他们终于明白了:只有在茅台老厂那个狭谷独特的空气、水、土地等形成的微生物大环境里,才能酿出这种独特的茅台酒。这是天地的造化!这真是一方山水养一方人。独特的山水,才能酿出独特的酒!

酒,这个尤物,这个生灵,在华夏大地生存了数千年。它是流淌在中华民俗文化里的一条河,一条血脉,任何高大上的场面少不了它。国家举行的招待国宾的宴会也罢,省里举办的各种大庆庆典也罢。有了它,就有庄重的气氛。民间的许多接地气的活动,也缺不了它。结婚的婚宴,生子的摘周酒,过节,过生,送故人上山……一切一切的民间红白喜事,又有哪一样能少了它?

它能壮胆。送英雄出征,送勇士抢险,都会敬上一杯酒。《红灯记》里不是有这样的唱词“临行喝妈一碗酒,浑身是胆雄赳赳”?酒,能让人变得真诚。不是有这样的说法“酒后吐真言”?酒,还是催情之水,不是有人说“酒逢知己千杯少”?

酒啊,真可谓妙不可言!

今日, 又见老友志龙,兴奋之中,我这个不饮酒的人,又乱说酒啊!

志龙,李志龙也。

2025.4.14晨于晚晴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