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文章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实时讯息

福州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一流营商环境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4 12:24:00    

梧桐正茂 金凤频来

——福州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一流营商环境

春风吹过闽江岸,万物生长正当时。商圈街巷人潮涌动,工业园区热火朝天,港口货物高效通关,窗口服务温暖人心……福州以营商换“赢商”的发展脉动清晰可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福州坚持“四到”“四办”,建设“能办事、快办事、好办事、办成事”的便利福州,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一流营商环境,全力服务企业“走出去”“引进来”。2024年,福州引进落地产业项目687个,总投资3033亿元,招商引资绩效考评全省第一。一串串亮眼的数据,折射出福州的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发展潜能加快释放。

高效办成一件事专窗工作人员为办事群众解决难题(资料图片)。记者 林双伟 摄

以开放之姿拥抱世界

走进位于元洪投资区的胜田(福清)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数条生产线“火力全开”,正在加紧生产鱼糜制品,原材料则来自该公司在印尼投资建设的渔业基地。

“紧抓中印尼‘两国双园’建设机遇,我们与印尼三林集团共同开发印尼海洋渔业中心项目,首个基地于2022年4月投产,渔获年最大产能可达50万吨,第二个基地占地面积约60亩,预计2025年6月试生产。”胜田(福清)食品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施捷说。

胜田食品是福州不断拓展以中印尼“两国双园”为龙头的开放平台,加快服务企业“走出去”“引进来”的生动缩影。

围绕热带农业资源,中印尼椰子产业园加快推进,淼天汇、宏佳胜、富乐文等企业将印尼椰子资源引入福州进行全链条加工,实现将一颗椰子“剥干用净”。聚焦轻工纺织产业,福华纺织投资7125万美元在印尼建厂,计划今年5月正式运营;华港集团通过子公司宏港纺织在印尼建设现代化纺织工厂,实现研发、织造、后处理及贸易一体化发展。

企业出海不仅需要项目支撑,更要有服务保障。今年3月,福州启动闽江数字贸易走廊建设,为服务外包企业提供全流程咨询与服务,助力企业快速出海投资;跨境资金保障方面,福州推动金融机构创新推出“跨境贷”等特色产品,去年以来已累计放款29笔,金额超1.1亿元,为企业出海发展提供坚实金融支撑。

开放,不止于“走出去”,也要“引进来”。

看准福州在数字经济、海洋经济等领域的发展潜力,福州达华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将上市公司总部从外省迁回福州。“178亩的现代化工厂,从选址到投产仅用了2年多时间。”董事长曾忠诚表示,在福米科技光电显示模组偏贴绑定产业的建设过程中,福州新区和长乐区提供了“一条龙、全天候、全过程”的服务,工厂试投产1年多来,生产线几近满负荷运转,良品率超98%,得到业界一致好评。

制度型开放不断提速。今年4月,福州被国家赋予开放重任。在已有试点地区基础上,和大连市、宁波市、厦门市等多个城市,纳入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范围。这意味着,福州在金融、医疗健康等多个领域获得更大的政策灵活性和创新空间,有助于吸引更多外资进入服务业领域,为全国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模式。

便利化改革持续推进。2024年底,福州长乐国际机场正式实施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为境外客商来榕短期商务考察、参展洽谈等活动提供便捷通道。依托该政策,福州正积极布局为境外参展人士量身定制签证服务,扩大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海洋装备大会等大型展会的国际影响力,吸引更多国际资本和专业人才汇聚榕城。

政策利好加速释放。去年,福州出台《福州市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 加大吸引外商投资力度的若干措施》,建立全市外资企业圆桌会议制度。

从开放平台到政策制度,从资金服务到项目落地,福州正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拥抱全球产业链,营造开放包容的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以服务赢得近悦远来

塔吊林立、机械轰鸣,福州处处是项目加快建设的景象。将镜头拉至福清融侨经济技术开发区,福耀全球出口基地项目正在紧锣密鼓推进,一座零碳智能工厂将拔地而起。

该项目总投资32.5亿元,建设年产400万套高端智能车用安全玻璃生产线,达产后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玻璃出口基地。项目从签约到动工,仅用时两个月。“在园区、属地镇街和各级部门的推动下,项目一路‘绿灯’,创造了新的福耀速度。”福耀集团相关负责人说,他们看中的,不只是区位和配套,更是福州“能办事、快办事、好办事、办成事”的营商环境。

坚持全生命周期压实责任,福州坚持“不叫不到、随叫随到、说到做到、服务周到”的“四到服务”机制,聚焦助企暖企。

——“不叫不到”,出台《2024年福州市市场监管系统“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工作计划》,精准监管、减少干扰;

——“随叫随到”,在全市24个工业园区设立政务服务分中心或代办点,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

——“说到做到”,通过门户网站、小程序、微信公众号等平台集中发布惠企政策,实现政策直达快享,部分补助“免申即享”;

——“服务周到”,设立52个市级营商环境观察点,配备82名企业服务体验员,畅通政企沟通渠道,推动问题闭环解决。

机制扎实落地,企业获得感不断增强,项目招引落地更有底气。2024年福州共谋划招商意向项目969项、总投资5940亿元,引进落地招商项目687项、总投资3033亿元。

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最有发言权,而政府的行动力是最好的“投名状”。

蛇年新春首个工作日,福州召开“新春第一会”——民营经济强市发展大会。会上签约20项重大民企项目和“闽商榕商回归工程”项目,涵盖总部经济、商业综合体、新质产业园等领域;签约14项科技成果转化对接项目、16项政金企项目,持续推动福州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还发布了福州市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福州市营商环境创新十大举措和惠企政策清单,可谓诚意满满、干货满满。

民营经济是福州经济的特色所在、活力所在、优势所在。数据显示,福州民营经济贡献了全市50%以上的投资、60%以上的GDP和税收、70%以上的二产增加值、80%的就业和研发投入、90%以上的企业数。2024年,福州9家企业入围“2024中国民营企业500强”,35家企业入围“2024福建省民营企业100强”,数量和规模实力均居全省第一。

以改革赋能“福州速度”

“高效办成一件事”“数据最多采一次”改革持续深化,“无证明省份”建设扎实推进……行走在福州,随处可以触摸到福州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一流营商环境的有力脉搏。

近年来,福州市坚持以“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一流营商环境”为目标,以“市场主体满意和营商评价提升”为导向,着力减流程、减成本、减材料、减时间、优服务,实施了从1.0版到6.0版营商环境改革举措1100多项。

近日,在福建福特科光电股份有限公司二期项目的生产车间,国网福州供电公司营商环境发展中心的工作人员对配电线路和稳压器等设备开展巡查。“项目的顺利推进,离不开供电部门的高效服务。”福特科光电相关负责人朱元强说,去年5月,该公司向供电公司提交了增加2500千伏安用电容量的线上申请,仅用了4个月就实现项目竣工送电,为二期项目顺利推进提供充足的能源保障,“整个过程我们不用跑供电营业厅,在‘网上国网’APP就能实时查看办电进度,效率大大提升”。

这得益于国网福州供电公司2023年底推出的“云上办电、全程可视”高压业扩服务新模式,供电公司通过贯通政府营业执照、身份证照数据库与电力系统信息库,实现了刷脸办电、营业执照线上调取。

这背后是福州持续刀刃向内,对跨部门的变更事项审批实施模式创新,精准发力优化营商环境。

围绕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无论是审批流程的再造,还是部门数据的贯通,福州改革目标始终明确——最大程度减去不必出现的环节、打破不应出现的壁垒、消除不应存在的模糊地带,将一个公开、公正、清晰、高效、稳定的环境交给市场主体,让其拼搏竞争、实现价值、释放活力。

制度创新是福州营商环境迭代升级的关键驱动力。除了推进营商环境改革顶层设计加快落实,福州还不断推出可复制、可推广的“福州经验”。

去年,“高效办成一件事”1+N模式获国务院办公厅推广;福州市推行“四证齐发”助力企业“拿地即开工”等多项举措作为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典型经验推广;市水务集团在全国率先谋划数字水务规划,建成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数字供水系统,2021年至2023年连续3年入选住建部智慧水务典型案例,2024年荣获国际水协项目创新奖智能系统和数字水经济类金奖(中国唯一)。

创新落地,成效显现。过去一年,福州的营商环境亮点纷呈:全国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评估连续两年排名全国第一;连续4年获评中国最佳引才城市;获评第二批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城市;获评全国首批城市更新示范城市……

改革不停步,服务无止境。福州正以制度供给撬动营商便利,用一流环境厚植发展沃土,让更多企业安心落地、加速成长,在这座城市共享发展机遇,共绘未来蓝图。(记者 唐蔚嫱)

来源:福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