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文章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实时讯息

生态打底,党建领航,夏邑太平镇开启乡村振兴新征程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8 09:53:00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凤虎 陈萌萌 通讯员 夏天 郭敏/文图

当第一缕春风轻拂夏邑县太平镇的虬龙沟两岸,繁花便如同被唤醒的精灵,杏花、桃花、梨花、油菜花…… 相继争奇斗艳。沁人心脾的花香在空气中肆意弥漫,勾勒出一幅灵动鲜活的田园油画。

站在河畔放眼望去,成片的油菜花在暖阳下翻滚着金色的波涛,与错落有致、白墙灰瓦的龙河湾社区相互映衬,相得益彰。

三三两两的游客悠然漫步在田间小径,构成一道别样的乡村风景线,引得众多摄影爱好者纷纷举起相机,定格这乡村振兴进程中的精彩瞬间。

春有繁花秋有果,太平镇紧握党建引领这把 “金钥匙”,充分挖掘本地资源优势,成功开启文旅融合发展的 “金色大门”。

四季花海:铺就文旅融合的 “金色大道”

龙港湾景区作为集生态农业、休闲采摘、观光食宿、教育科普、田园社区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农业旅游园区,已然成为太平镇文旅发展的核心引擎。近年来,太平镇精准把握 “文旅小镇” 发展契机,大胆提出 “以花兴业” 的创新构想,积极引导龙港湾景区在虬龙沟两岸大规模种植各类花卉,吸引八方游客纷至沓来。踏入春天,率先绽放的油菜花宛如一片金色的海洋,沿着绵延 8 公里的虬龙沟两岸热烈铺展,气势恢宏。待油菜花花期渐过,格桑花、马鞭草紧接着粉墨登场,将大地装点得五彩斑斓;随后,向日葵在沟坡上向阳而生,绽放灿烂笑脸;直至秋菊傲霜绽放,虬龙沟两岸仿若被大自然打翻了调色盘,四季更迭,花事不断,吸引着无数游客沉醉其中。他们或是漫步于花间步道,轻嗅馥郁花香;或是摆起姿势,拍照打卡留念,尽情享受这份田园诗意,流连忘返。

随着花卉种植项目的持续推进,龙港湾景区客流量呈现爆发式增长,为周边餐饮、住宿等关联行业带来了蓬勃的发展机遇。不少农户敏锐捕捉商机,纷纷开办农家乐,自家种植的特色农产品也因游客的青睐,销量一路攀升,收入实现大幅增长。

在文旅产业发展进程中,太平镇始终坚守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将虬龙沟的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摆在突出位置。通过扎实推进河道清淤、水质净化、拓宽沟面等一系列生态工程,让虬龙沟水更清、岸更绿,为花卉生长营造了优良的生态环境,也为游客打造了更为惬意的游玩空间。

凭借花卉种植这一特色产业,龙港湾景区成功吸引众多优质项目落地。商业街热闹非凡,游乐园欢声笑语不断,中央农广校夏邑分校为农业发展注入知识力量,一只羊牧场别具风情,书香食育基地更是独具魅力。尤其是书香食育基地,夏日荷花盛开之际,大片马鞭草如紫色云霞般簇拥,吸引众多读书爱好者慕名而来。清幽的荷塘、湖心的读书亭,共同营造出浓厚的书香氛围。该基地精心推出田园研学、全民阅读、手工文创、农耕体验等丰富多样的项目,年接待研学团队超 12000 人次。停泊在湖心的乌篷船,更是春日里的一大亮点,游客们在船上烹茶聊天,尽享悠闲时光,恍惚间仿若置身江南烟雨水乡。太平镇巧用 “旅游+N” 全域布局模式,将景区的超高 “流量” 巧妙转化为发展 “留量”,实现了文旅产业协同发展、多方共赢的良好局面。

多元业态:奏响乡村振兴的激昂乐章

在三姓庄村的谭家梨园里,83 岁高龄的老党员张香云骑着小型三轮车,在梨园中忙碌穿梭。清明前后,正值果农为梨花授粉的关键时节,每到此时,镇里的新农人志愿服务队总会准时来到梨园,为果农们提供专业指导与贴心建议。张香云拥有 30 亩梨园,主要种植皇冠梨和秋月梨两个品种。去年,在新农人志愿服务队的悉心帮助下,这片梨园实现经济效益约 70 万元。太平镇充分发挥党组织引领作用,组织党员冲锋在前,将 “三会一课” 从室内搬到田间地头,切实做到党建工作与农业生产、文旅发展深度融合。目前,全镇已累计成立 33 支志愿服务先锋队,吸纳 100 多名志愿者,他们活跃在乡村振兴的各个领域,成为推动文旅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坚实力量。

三姓庄村党支部书记祝留印说,自 “五星”支部创建工作开展以来,村民们紧紧依托龙港湾景区的发展优势,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生态农场水果采摘项目,收入逐年稳步增长。

截至目前,全村已成功打造梨树、桃树等各类生态园100多亩,形成了 “赏花+采摘+观光体验”的乡村旅游新模式,不仅拓宽了村民的增收渠道,还进一步扩大了产业收益的辐射范围。如今的太平镇,春有绚烂花海,夏有甜美瓜果,秋有金黄雏菊,冬有浓郁民俗,四季皆景,一幅乡村振兴的壮美田园画卷正徐徐铺展。

“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党组织引领与群众智慧的深度融合、同频共振。我们将持续发力,不断拓展多元产业业态,让‘党建红’与‘生态绿’交相辉映,全力把太平镇打造成生态宜居的康养胜地、产业创新发展的活力之地!” 谈及未来乡村振兴的发展规划,太平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杨震满怀信心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