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文章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实时讯息

太和医院输血医学科开展深度单采自体储血技术 缓解临床手术用血难题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4 18:25:00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王慧)笔者4月24日从太和医院获悉,为缓解临床手术用血供不应求的状况,该院输血医学科在省内率先开展了术前深度单采自体储血技术,缓解了临床手术用血难题,同时也节约了宝贵的血液资源。

今年春节前,需要接受脊柱侧弯手术的刘女士(化名)来到太和医院脊柱外科住院治疗,该手术复杂,预计术中出血量大,手术备血需要至少6个单位的 A型红细胞。受春节放假影响,我市血液中心血液供应不足,6个单位的A型红细胞的手术用血申请对于输血医学科无疑是一个巨大挑战。

接到临床用血会诊请求后,输血医学科副主任彭娟查阅患者病历与相关检验结果,提出了应用深度自体单采技术为患者分两次储存自体红细胞6单位及2个治疗量血小板+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的用血方案。

术前一周,输血医学科团队利用血液成分分离机为刘女士采集了自体浓缩红细胞3个单位(相当于全血600ml),过程顺利,用时仅1小时。4天后待病人恢复之后,再次采集自体浓缩红细胞3个单位及1个治疗量的血小板,术前复查其血常规在预估值范围内。随后,脊柱外科团队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利用血液回收机将术中出血回收经过洗涤后回输,同时回输术前储存的自体单采的红细胞及血小板,刘女士的手术成功完成。

据彭娟介绍,传统的贮存式自体输血一直采集的是全血,但“全血”是未经成分分离的完整血液(含红细胞+血浆+血小板+凝血因子等等),在实际临床应用中存在成分时效性缺失、单次采集量受限(≤400ml/次),无法满足大手术的用血需求等特点。为解决这种“全血不全”现象,应用深度单采自体储血技术可通过血细胞分离机采集人体血液中浓缩红细胞和浓缩血小板,同时将其他血液成分回输到病人体内。病人体外循环量小,一次性最多可以采集4单位浓缩红细胞和1个治疗量血小板,基本能满足出血量1500ml以下的大手术,使患者能够有足够多的血液用于度过择期的大手术或特大手术难关,从而有效缓解血液长期紧缺的现状,并且可以避免输异体血风险,术后恢复更快。深度自体采集具有一次采集量大的优势,可减少患者痛苦,缩短住院时间,同时维持患者血容量稳定,刺激造血功能快速启动,有助于术后恢复,安全有效。

据了解,深度自体采血同样适用于稀有血型和交叉配血困难的择期手术患者,既可避免因配血而耗费的时间和金钱,更是大大减少了输血不良事件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