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七一网_重庆市领导活动报道集】
阳春三月,重庆大足区的大街小巷、公园景区内,如云似霞的海棠花竞相绽放,游人络绎不绝赏花打卡,交织成一幅幅美丽的春日画卷。眼见此情此景,区政协委员们倍感欣慰。
晚唐至两宋近400年间,大足一直是昌州府治所在地,因“天下海棠无香,惟大足治中海棠独香”而享有“海棠香国”的盛誉。但是,大足区政协在近年来的调研中发现,“海棠香国”文化虽赢得了广泛的社会认同,但仍面临着挖掘不深、利用不足等问题。如何擦亮这张名片,成了委员们履职建言的焦点之一。
“历史上对‘海棠香国’的论述虽然很多,但是关于‘海棠香国’文化内涵的挖掘研究缺乏系统集成的文本材料,给‘海棠香国’文化品牌传播带来一定障碍。”区政协主席廖文丽对此高度关注,并牵头成立课题小组,多方查阅史料,深入文物保护单位走访,历时数月形成了专题论文《大足“海棠香国”文化及其现代价值探析》。她还以《海棠飘香》为题,通过网络直播形式作了一期专题讲座,呼吁全体区政协委员行动起来,挖掘、传播、传承“海棠香国”文化。
委员们不遗余力积极助推该项工作。在大足区政协助力文化兴区的专题调研协商中,聚焦“海棠香国”文化植入,孙永勇等委员建议,以海棠为载体,在大足区广泛种植各类品种的海棠,同时在公园、景点等地植入“海棠香国文化”。对此,区城市管理局、区林业局等部门现场回应,表示将吸纳委员意见,在城市绿化、城市文化植入、小区公园地点命名中,将“海棠香国”文化作为重要的元素进行规划实施。
如今,大足的城市干道、小区公园、景区已遍植海棠,形成了“满城春色半城海棠”的壮观景象,公园、学校、城市道路、小区等地的墙上、灯杆上、树圈上、玻璃窗上,随处可见关于“海棠香国”的绘画和诗词,在城市地名和景区命名中也不乏“海棠香国”文化元素。
郭娅等委员建议,打造“海棠香国”文化节会,让更多的人了解“海棠香国”文化。为此,2023年、2024年,大足区连续举办了两届海棠旅游文化节,通过书海棠、画海棠、摄海棠、咏海棠、观海棠等形式,吸引大量游客来大足共赏海棠花,共品“海棠香国”文化。
冯娟等委员建议,设计“海棠香国”文创产品,开发相关旅游商品。在区文化旅游委的高度重视下,目前大足已开发上市了“海棠依旧”主题新款女式剪刀、海棠花金属书签、国潮明信片等10余种海棠文创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记者 凌云 通讯员 彭勇)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