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春潮涌动,甘蒙情谊正浓。近日,在金川区人民政府和阿拉善右旗人民政府的诚挚友好协商下,金昌市第三小学与阿拉善右旗蒙古族完全小学正式缔结为“促进与友好发展联盟校”。4月1日,两校携手在阿拉善右旗蒙古族完全小学举办“甘蒙协作·科教同行”送教交流活动,现场氛围热烈非凡。

校园里,悠扬的马头琴声、欢快的安代舞步相互交织,展现出独特的民族文化魅力;另一边,科创实验散发着迷人魅力,无人机编程更是大放异彩,彰显着现代科技的力量。此次活动,正是两校以联盟为契机,积极深化文化交流与学科合作的生动实践,致力于实现教育资源的高效整合与共享,共同奏响跨区域协作的崭新乐章。
安代舞迎客 科技展新姿
上午10时许,交流活动在优美的安代舞表演中正式拉开序幕。阿拉善右旗蒙古族完全小学的学生踏着灵巧舞步,手中彩绸翻飞似大漠流云。接着,一群身着鲜艳蒙古袍的孩子们怀抱陶布秀尔琴,吟唱着蒙古族的英雄史诗《江格尔颂》。稚嫩的童声与清脆的琴音交织,小演员们随节奏轻展双臂,模拟骏马奔驰的舞步,“声舞合一”的表演深深吸引着在场师生。

金昌市第三小学的师生们则以现代艺术回应传统之美。活力四射的手鼓表演《祖国的花朵》,展现了新时代少年的蓬勃朝气。科技展示秀中,电动拉力竞速车、无人机编队飞行,展示了学校在科技教育的丰硕成果。带有“火星一号”基地的特色科学实验秀深受阿拉善学生的喜爱,大家积极踊跃参与到“火焰掌”“乒乓球机关炮”等实验中,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传统与现代在这里完美交融,这就是最好的教育示范。”阿拉善右旗蒙古族完全小学教师郑静茹在观看时感叹道。

琴歌融智趣 资源共交融
“同学们只需要接好马达的正负极,小风车就可以转起来了。”作为全国科学教育实验校,金昌市第三小学的教师带来了科学课,让每一位阿拉善学生都听得津津有味。
为进一步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影响、辐射、示范和带动作用,两校以学科体验为桥梁,初步实现学科互补。除了科学课,语文、数学、排球等同样受到阿拉善学生的喜爱。

“老师讲课像讲故事一样生动有趣!”阿拉善右旗蒙古族完全小学学生杨都兰上完语文课后兴奋地说。
阿拉善右旗蒙古族完全小学的教师们则为金昌学生带来了射箭、摔跤、马头琴、长调等独具特色的民族文体艺术课程。在射箭场上,蒙古族教师耐心指导汉族学生拉弓搭箭,讲解“三点一线”的射击要领。金昌市第三小学五年1班的学生杨俊凡拉着新朋友巴特尔说:“他教我射箭时说‘心要像草原一样开阔’,这句话我要永远记住!”

携手育桃李 同心向未来
“此次活动是框架协议下的‘破冰之旅’,更是长效合作的奠基之石。希望此类活动持续开展,搭建‘教育合作、双方共赢’的桥梁,进一步促进两校教育教学的高质量发展。”金昌市第三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黎鹏在两校联合教研沙龙上说,本次送教活动通过“文化互融、学科互补、情感共建”的方式,打开了合作新局面。体验活动后,两校教师就教学方法、课程设计等进行深入交流,约定建立常态化协作机制,让优质教育资源流动起来。

据悉,两校还将联合开发特色研学课程,将金昌的科技资源与阿拉善右旗的民族文化有机结合,为学生们打造更丰富的学习体验。
记者手记:从热情奔放的安代舞到朝气蓬勃的手鼓表演,从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到独具特色的体育课程,这场跨越地域的教育协作,不仅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更架起了民族团结的桥梁。孩子们在交流中收获知识,在互动中增进理解,这正是新时代教育协作最美的意义。正如活动现场飘扬的彩绸所昭示的:当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共融,必将绘就更加美好的教育图景。
记者:刘璐 李新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