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文章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实时讯息

剪刀下的警民桥:一把推子,暖了五年边陲村的"头等大事"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7 13:38:00    

魏昊天(左)为小朋友理发 受访者供图

“李叔来啦,这次还是板寸?”

“对!”

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龙市崇善镇大洞村,村委会活动室一角,76岁的村民李大爷在椅子上坐定。魏昊天手拿推子开始理发,偶尔停停,检查下头发两边理得是否对称。

活动室不大,还有几位村民聊着家常。

“老李,你现在收拾得够齐整,定期剪发,不留‘小辫’啦?”金大娘笑着打趣。

曾经,距大洞村最近的理发店在80多公里外的城镇。村里老人出行不便,理发困难。

2019年,吉林边检总站延边边境管理支队和龙大队古城里边境派出所民警魏昊天进村走访,发现李大爷头上有两道伤口,忙问起咋回事。

李大爷倒有些不好意思,长时间不理发,他的头发已长到脖颈,“快能梳辫子了”。天又热,李大爷琢磨着自己剪发,“岁数大了,手不灵活,头皮被剪子刮了。”

魏昊天把这事放在了心上:“村里有70多位老人,理发这样日常的小事,竟成了他们的烦心事。”回到派出所,他自费购买理发工具,借着走访的时机,边了解村里情况、调解矛盾,边义务理发。

“手艺真好,看着很精神。”几分钟后,理发完成。李大爷照着镜子,连连称赞。魏昊天微笑着拿起海绵,轻轻地帮他扫去脖颈上的碎发。

紧接着,一旁等待的金大娘也坐上理发椅,“小魏,我不想剪太短。上边打薄,下边剪短,能行不?”

“婶儿,我试试。”魏昊天从箱子里取出更多工具,捏起一缕头发,细致地修剪长短。

起初,魏昊天只会理最简单的板寸、光头。逐渐熟练后,想着村里大娘、孩子的需求,他又利用业余时间,上网自学更多理发技术。魏昊天笑着说,“水平肯定不如理发店,可5年来,乡亲们从不挑剔,还总是夸好看。”

正说着话,又一位村民推门进入活动室。“小天,今早刚发现,我家有一小块地被占了,你给评评理!”

理发,让魏昊天和村里人更加熟悉,大家对他的称呼从“魏警官”变成“小魏”“小天”。他索性将工作、理发结合到一块,如今,大洞村村委会活动室的一角,不仅是义务理发室,更是村民们说家长里短的地方。

“五叔,你先坐,消消汗。”魏昊天加快手上理发的速度,“再等五六分钟,这头发就能剪完。咱们马上去看看,大伙儿都是通情达理的人,肯定能解决。”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吉林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