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文章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实时讯息

“坐办公室”不如“进百家门”,江汉区用实战培训点燃治理温度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4 15:05:00    

开班仪式现场。通讯员供图

这不仅是一场学习的起航,更是江汉区以“干部素质提升年”为抓手,推进新时代基层治理现代化的一次“精准升级”。

“此次培训旨在以‘强基’筑牢为民服务初心、以‘赋能’锻造专业过硬本领、以‘融合’激发基层治理活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扎实、群众信赖的社区治理骨干力量。”开班仪式上,江汉区委社会工作部部长滕宏表示,社区虽小,却连着民心。希望大家把学习当成进步的阶梯,用专业回应民生之需、用情怀连接百姓之心。

整个培育计划聚焦“政治引领、多元共治、服务创新、应急处突”四大核心能力,采用“理论教学+实务训练+项目实战”的三维培养体系,课程涵盖“小巷总理”炼成记、社区基金管理、AI赋能社区服务等关键模块,帮助社区工作者突破“会干事但缺系统方法、能协调但欠专业工具”的现实瓶颈。

同时以“外引内培、阶梯赋能”为特色,外部邀请高校学者与实务领域专家组成高端师资团队,内部遴选10名深耕基层多年的“社区名书记”组建“领航菁英导师团”,着力锻造一支卓越的新时代基层治理 “尖兵队伍”。

现场颁发“菁英导师”聘书。通讯员供图

而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有“菁英导师”代表、民权街道打铜社区书记倪娟的现场分享,她用三句话道出社区工作的本质,“学习,是扎根社区的底气;为民,是刻在骨子里的基因;社区,是时代答卷的首页。”

她说,“坐办公室不如进百家门,‘打官腔’不如‘唠家常’,只有真正贴近居民的心,社区才会有温度。”质朴的表达,道出了无数基层工作者的共同心声,也让“先锋”二字落在实处、生出质感。

分享心得、互学互促。通讯员供图

近年来,江汉区在社区人才建设上的探索不断深入。从“匠聚江社工室”的成立,到“名书记带骨干、骨干带新人”制度的落地,再到“导师跟踪—成果转化—职业晋升”的闭环机制,逐步形成了一条“选、育、用、管”全周期、全链条的人才成长路径。

据江汉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培训的结业学员不仅将有机会进入社区后备干部库,更有望通过优秀项目推荐参与市级评优、晋升通道。

未来一年内,学堂将组织一系列沉浸式课程、小组研讨、社区实训和标杆考察,推动学员在问题导向中学习,在项目实践中成长,让大家从“社区工作者”蜕变为“治理创新者”,成为撬动江汉区基层治理现代化创新的支点。

江汉,这座老城区正在用现代治理理念和实干行动,为基层治理队伍注入“硬核实力”。61名新一代社区菁英,正从“事务型”转向“治理型”、从“执行者”成长为“设计者”,将以实干书写属于新时代的“社区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