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文章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实时讯息

商业航天风险保障体系加速构建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7 06:59:00    

近日,全国首个商业航天保险共保体组织——北京商业航天保险共保体,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重大科技成果发布活动”上正式发布。该共保体由北京金融监管局牵头,由北京地区17家财产保险机构、2家再保险机构及1家保险中介机构共同组建,聚焦服务国家战略与首都产业布局,旨在进一步提升商业航天全产业链的风险保障水平,增强民营商业航天企业的活力与韧性。

近年来,随着商业航天进入高频次、多任务、全球化发展的新阶段,保险作为航天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支撑工具,其重要性愈加凸显。商业航天项目普遍面临高投入、高风险和高度不确定性的挑战,保险作为风险转移与补偿机制,能在火箭制造、卫星发射、在轨运行等关键环节中,有效缓解企业的资金压力与安全焦虑。

北京商业航天保险共保体的设立,正是对行业现实需求的积极回应。北京金融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共保体在组织架构上采取“直保+再保”的双层体系,不仅引入人保财险等头部财险公司提供直接保障,同时由中再产险等再保险机构分担风险、提供再保障支持,确保整体承保能力稳健可靠。在运行机制方面,共保体建立了“年度+项目”责任制度,在设定准入门槛的基础上,动态调整成员结构,灵活匹配不同项目的风险特性与保险资源;在服务体系上,通过“财险+中介”的联动模式,为航天企业提供一站式保险解决方案,全面提升专业化水平和服务效率。

作为我国商业航天保险的先行者和核心承保方,中国人保在本次共保体中发挥了中坚作用。自1985年承保我国首颗卫星以来,中国人保已为数百颗卫星提供风险保障。近年来,公司独家承保了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重要载荷、“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等国家重大工程,保障范围从对地观测卫星拓展至空间探测器,业务范围覆盖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多个航天合作项目。

商业航天保险不仅是保障机制,更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落地的重要支撑。人保财险海南分公司副总经理伍朝晖表示,商业航天产业高投入、高风险的特性,使保险成为降低创新成本、引导资本进入、增强企业韧性的关键工具。伍朝晖建议,各地应立足自身优势,积极推动建立地方商业航天保险联合体,通过财政补贴、专家平台建设、法律制度创新等多种方式,提升保险的覆盖广度与专业深度,为我国建设航天强国贡献力量。

中再产险总经理助理逄博表示,中再产险目前年均承保约50颗卫星、10余次发射任务,项目涵盖风云、海洋、资源等气象遥感卫星,以及中国卫通星群等基础通信卫星;在商业航天领域,也为宏图一号、天目一号、快舟一号、谷神星一号等多个民营发射任务提供风险保障。此外,中再产险还参与了老挝星、巴基斯坦星等“一带一路”重点航天项目的保险服务,深度融入我国航天产业发展大局。

在技术能力方面,中再产险自主研发了国内首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航天保险定价模型,依托多年承保经验和丰富数据积累,已构建起较为成熟的航天领域风险测算体系与赔付管理机制。逄博表示,公司将在这一高技术、高风险的航天保险领域持续发挥专业优势,为共保体运行提供数据支持与风险测算服务,夯实“直保+再保”的双重保障体系。

从仰望星空到脚踏实地,保险业正以实际行动为我国飞天梦想注入稳定力量。北京金融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跟进共保体运行情况,指导共保体按照稳中求进、分步实施、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分阶段、分层次推进相关工作,为商业航天产业发展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经济日报记者 武亚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