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文章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实时讯息

花粉未走,飞絮又来!4月仍需严防过敏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8 09:40:00    

受访专家: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副主任医师 秦贺

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牛雨蕾

姹紫嫣红的春天本该是踏青赏花的好时节,但华北地区居民却面临过敏挑战。这不,圆柏花粉“余威”未散,杨柳飞絮又随着气温升高接踵而至了。近日,北京发布了今年首个杨柳飞絮预报,提醒市民提前防范。那么,“飞絮”究竟从何而来?又该如何科学预防呢?

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副主任医师秦贺告诉“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飞絮主要指杨树、柳树的种子。杨树和柳树是华北地区常见乡土树种,凭借生长迅速、适应性强、美观等特点成为了华北地区城市园林绿化的优选。例如,柳树在春季最早发芽,能更早地让人们感受到春天的气息;杨树则高大挺阔、枝繁叶茂,是城市的“绿色天际线”。

据悉,杨树、柳树均为雌雄异株植物,每年春季气温升高,雌株果实成熟,裂开后会释放大量带有白色绒毛的种子,借助风力传播,以繁衍后代。根据多年的物候观测,当春天白天最高气温连续三天超过25℃时,杨柳絮就会开始飘飞。受树种、热岛效应及小气候环境温度的影响,北京的飞絮期一般从4月上旬持续到5月下旬,杨絮会率先飘飞,约一周后柳絮接棒登场,整个过程持续约50天。我国杨柳树种植地域广泛,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华北、黄淮等地都将迎来“满城飞絮”。

秦贺介绍,飞絮过敏的症状与圆柏花粉过敏相似,如鼻塞、打喷嚏、流鼻涕、鼻痒眼痒等,同时暴露于两种过敏原时,症状还会叠加、加重,极易被混淆,但二者机制有所不同。圆柏过敏属于典型的季节性花粉症,由免疫系统对花粉蛋白的过度应激反应引发;飞絮过敏则更多是飞絮在空气中吸附了花粉、灰尘、微生物等多种物质后导致的混合刺激。此外,絮状物还会产生物理刺激,加重不适感。需要注意的是,过敏是免疫系统的失衡反应,与个体免疫力的高低无关。圆柏过敏者不一定对飞絮过敏,反之亦然。

秦贺提醒,过敏性鼻炎、哮喘患者、儿童、老人、长期户外工作者等是飞絮过敏的高发人群,建议积极防护,此外,飞絮颗粒度大,即便是不过敏人群,也容易粘在脸上、迷住眼睛、吸到鼻孔里,建议参考以下措施。

减少暴露。每日10时至16时是飞絮高发时段,尽量减少外出;若需出行,建议佩戴N95口罩、护目镜,穿长袖衣物。居家需关闭门窗,可使用空气净化器减少室内飞絮。

及时清洁。外出归家后,建议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更换外衣并洗脸、洗手。眼睛发痒时避免用手揉眼,可用人工泪液冲洗眼部。

药物干预。过敏人群可遵医嘱提前使用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或鼻喷激素。若出现严重喘息、呼吸困难,应立即就医。

秦贺提醒大家理性看待花粉、飞絮:“它们都是植物繁衍的必然产物,也是城市生态的一部分。与其抱怨,不如认清自身的过敏类型,积极采取措施,方能享受明媚春光,远离健康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