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网4月9日消息(记者 易帆)4月9日,海南省新闻发布厅举行“海南自贸港政策解读”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三十四场),聚焦《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省委财办(省委农办)、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省农业农村厅、省科学技术厅、省财政厅等单位相关负责人出席发布会,介绍文件主要内容并答记者问。
省委副秘书长、省委财办(省委农办)主任李逊敏在发布会上介绍,2025年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封关运作的关键之年,省委一号文件《实施意见》围绕深化农村改革、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海南特色的新目标、新任务、新举措,为加快建设农业强省、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了政策指引。
《实施意见》共6个部分29条,概括为“两持续、四着力”,即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着力壮大县域富民产业、推进乡村建设、健全乡村治理体系、健全要素保障和优化配置体制机制。
李逊敏介绍,今年的省委一号文件更加突出海南特色,特别是在农业科技创新、对外开放、热带特色高效农业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创新举措。主要有以下重点:一是打造“南繁硅谷”升级版 强化种业创新。文件提出,要高标准建设热带作物生物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等一批国家级科创平台,打造南繁种业科技创新策源地。同时,大力发展“种源+种业+种市”的南繁产业,谋划发展种业服务业特别是技术输出服务,推动海南成为全球种业创新高地。
二是推动天然橡胶全产业链发展。作为全国最大的天然橡胶生产基地,海南提出稳定天然橡胶生产保护区面积,建设标准化胶园30万亩,更新种植老龄低产受灾胶园8.38万亩,并推动天然橡胶全产业链发展,提升产业附加值。
三是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加强国际热区合作。文件强调,要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农业科技创新和开放合作“双高地”。同时,加强国际热区农业合作,推动海南热带农业技术、品种、模式“走出去”,并做好封关运作背景下农业对外开放风险防范。
四是严守农村改革底线 探索“山海协作”模式,文件明确,不允许城镇居民到农村购买农房、宅基地,不允许退休干部到农村占地建房,确保农村改革稳妥推进。同时,创新提出“山海协作”模式,加强沿海市县对中部市县的结对帮扶,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文件坚持为民情怀,聚焦民生福祉,部署了一系列让农民群众可感可及的具体举措:一是促进农民增收 ,逐步提高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特困人员基本生活保障标准,实施农村集体经济提质增效行动。二是改善农村基础设施 ,实施新一轮农村公路提升行动,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6%,规模化供水工程服务农村人口比例达到66%以上。三是提升乡村治理效能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让农民生活更舒适、更幸福。
李逊敏表示,下一步将落实落细省委一号文件精神,保障各项任务可操作、可落地。包括在粮食安全方面,今年全省粮食播种面积将稳定在407万亩,产量稳定在26.5亿斤以上;在特色农业方面,推广高产优质水稻品种60万亩以上、“海南好米”品种30万亩以上等。
